蝉鸣盈耳,硕果满枝。在这个知识与实践交织的夏秋之季,两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的2024级硕士研究生——樊晨希与陶玥竹,在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与数据资产业务部,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之旅。
在律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与数据资产业务部主任高全律师及其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她们从课堂走向法庭,从理论走向实务,在真实的案件土壤中,种下了属于法律人的第一粒种子。
在实务中淬炼专业
从整理证据到撰写文书
实习期间,樊晨希与陶玥竹深度参与了多起知识产权与商事案件的办理,涵盖商标侵权、商业秘密、专利纠纷及不正当竞争等领域。从证据整理、时间戳固定,到起诉状、律师函的起草;从庭审准备到案件复盘,她们在每一个环节中磨砺专业能力,体会法律的严谨与逻辑之美。
在思考中提升格局
从个案处理到制度视野
除了常规案件的协助办理,陶玥竹还主动承担了专题讲座、论文撰写与公众号内容整理等工作。她为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理人学院学员带来的《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法律风险》分享,以及发表的小论文《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二)对企业竞业限制和商业秘密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展现了她在法律表达与制度思考方面的初步成熟。
在细节中看见精神
从冒雨取证到工厂探访
在一件商业秘密案件中,团队不顾恶劣天气,坚持外出取证;在一起专利侵权案中,高全律师带领实习生深入生产工厂,近距离解析生产工艺。这些细节,不仅固定了关键证据,更让两位实习生深刻体会到:法律工作者的敬业与执着,往往藏在那些看不见的坚持里。
在团队中感受温度
从师徒传承到同行共进
整理证据到撰写文书
“律师之间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是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樊晨希在心得中这样描述海普睿诚的团队文化。从高全律师的言传身教,到韩洁、高菁、张馨媛等律师的耐心指导,这段实习不仅是职业的启蒙,更是一场心智与品格的修行。
结语
路远不负初心,未来皆可期许
“只要路对,就不怕路远”。樊晨希在文末引用了这样一句话。陶玥竹则写道:“这段经历不只是简历上的一行字,而是一段被认真生活过的时光”。她们带着对知识产权法律工作的坚定向往,带着对法律职业的更深理解,也带着海普睿诚所赋予的专业底气与精神底色,重返校园,继续前行。
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将持续深化“理论+实践”融合的培养模式,致力于为行业输送既具专业底蕴,又善实务运用的复合型人才,在法治传承的道路上,与新一代法律人同行共进,不负时代所托。衷心祝愿所有见习生在未来的职业征程中,以法为舟,以梦为岸,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见习之旅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分享各自在见习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与深刻体会。
西安交通大学2024级硕士
樊晨希
实习心得
作为一名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于2025年7月至9月在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法律实践连接起来。在资深律师的指导下,我深度参与了知识产权案件的全流程工作,不仅提升了专业实务能力,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在实习期间,我来到了高全律师带领的知识产权团队,主要负责协助处理商标、商业秘密和不正当竞争等案件。我参与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案件证据整理与分析。我协助团队梳理了多起商标侵权案件的证据材料,包括前往当地进行调研取证、使用时间戳固定证据等;其次就是法律文书起草。在高全律师、韩洁律师和高菁律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学会了起草起诉状、律师函等基础法律文书。最后还有庭审准备与参与。我有幸参与了3起知识产权案件的庭审准备工作,深度参与证据清单的编写和整理过程中。
在律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的专业实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高律师经常提醒我:“法律文书是律师的名片,必须做到精益求精。”我从最初只能简单整理材料,到实习后期已经能够独立撰写基础法律文书,这种成长是显而易见的。
实习期间,我最大的感悟是认识到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差距与联系。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产权法条文看似清晰,但应用到具体案件中时,往往会面临各种复杂情况的挑战。例如,在参与处理一件涉及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的案件时,涉及到对“吹塑成型”和“挤塑成型”的区分,我发现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于此种类型的案件处理仍然需要律师对于相关的专利技术进行深入了解。为处理该案件,我们前往制造工厂进行实地观察并仔细研读专利文书,做到了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的融合。这个经历让我明白了知识产权领域的案件不仅强调对法律理论的掌握,最重要的还是要前往实务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的三个月里,我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初步形成了作为一名法律人应有的职业素养。团队律师对案件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客户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及恪守职业道德的坚定立场,都为我树立了榜样。
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处理一个商业秘密相关的知识产权案件时,为了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固定证据,在天气十分恶劣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坚持每天实地探访,在陪同其探访的过程中,我们也没有辜负自身的努力,顺利固定了关键性证据。这种严谨敬业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这次实习让我对律师职业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知识产权律师不仅是法律技术的运用者,更是创新生态的守护者。每当我们的工作帮助客户维护了其智力成果的合法权益,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同时,在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的实习环境中,我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律师之间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是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这种健康的职业文化让我对律师行业有了更为积极的认识。
这次实习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工作的决心。我计划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选修更多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课程,如专利法、商标法等,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知识产权学术活动。
回首三个月的实习生活,我深感自己收获的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是对法律职业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成长的宝贵经历。由衷感谢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提供的实习平台,感谢高全律师和团队各位律师的悉心指导,也感谢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一直以来的培养。
“只要路对,就不怕路远”,这次实习让我更加确信自己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我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在知识产权法律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西安交通大学2024级硕士
陶玥竹
实习心得
我于2025年7月至9月在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和数据资产业务部高全律师团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作为律师助理主要协办商标侵权、商业秘密、专利纠纷及不正当竞争等案件。回望整个实习过程,我把自己的成长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在实务磨砺中积累专业厚度、在研究表达中提升思想高度、在复盘反思中拓展认知广度。
一、以案为师,以法为镜,在实务磨砺中积累专业厚度
我深度参与了14个知识产权与商事案件的办理,审阅了8组企业合同与内部制度文件,完成3个案件整卷归档,并参与了法庭旁听与案件复盘讨论。这段经历让我从课堂理论跨越到真实的法律现场,体会到法律工作的逻辑之美。
在案件业务中,我撰写了委托代理合同、律师代理费报价及律师函,掌握了律师事务的规范化流程与专业沟通技巧;我起草了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起诉状、上诉状和答辩状,锻炼了对案件逻辑的理解与对法律程序的判断;我还进行了类案检索、证据固定、证据清单与目录编制以及质证意见撰写等工作,深刻体会到诉讼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对事实细节的精准把握与证据链条的完整构建。在一次次文件起草、论证与修改中,我学会了把复杂问题拆解成清晰结构,让语言表达更加“法言法语”。
在一个个项目中,我渐渐认识到,律师之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例如,在商业秘密案中,我们团队几次冒大雨外出取证,在专利侵权案中,高全律师亲自走进生产车间,近距离分析生产工艺,把晦涩的技术语言转译成清晰的法律要点;要有强大的记忆力,记得当事人的每一句叙述、每一个细节,例如,我第一次办案时因记忆不全而遗漏关键信息,此后便养成了随时记录、随时校核的习惯;要有创新的思维,在规则的框架内寻找突破口;要有严谨的态度,在文书的每一个字句中精益求精;还要有统筹的能力,在多线程的事务之间保持清醒与节奏。
二、以思为翼,以文载道,在研究表达中提升思想高度
除了参与办案,我还积极挑战其他超出常规实务的工作。
我为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理人学院的学员们做了题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法律风险》的分享,讲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典型案例,向技术经理人们解释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条款背后的逻辑与风险。在准备这场讲座的过程中,我反复推敲语言表达的逻辑与层次,思考怎样用通俗的表达让非法律背景的听众理解同一个案件的三次曲折复杂的审判过程。我意识到,法律的意义不止于法庭的辩与判,它更存在于社会的肌理之中,帮助不同领域的人建立共识,在科技与制度之间,找到创新与秩序的衡平。
我还撰写并发表了小论文《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二)对企业竞业限制和商业秘密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从类案检索到条文分析,我与高律多次讨论,学会了如何准确高效地检索信息、如何把零散的案例经验上升为制度视角下的研究成果。我明白了,法律领域的学术是实务的镜像,当法律工作者把案头的文书上升为制度层面的思考,文字就不再属于孤立的案件,而能照见法律在社会中运行的全貌。
此外,我还协助整理律所公众号稿件与专题讲座内容,参与6场法律培训PPT的制作与修改。每一次文字的锤炼、版面的设计、论述的取舍,都让我在“如何表达法律”这件事上不断打磨自己。
三、以心为笔,以行成章,在复盘反思中拓展认知广度
实习带给我的最大成长,不只是业务能力的提升,更是思维模式与习惯的改变。
高全律师强调“实习主要是让你们长见识的”,高律也一直找机会带我去见很多优秀的领导、律所合伙人和企业家,我从他们身上捕捉到了很多的闪光点,充分学习他们能在自己领域有所建树的独到之处。
我也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和复盘,赋予每一项任务以价值,总结了适合自己的方法论:我学会了“接手即负责”,无论任务大小,只要交到我手里,我都会全程跟进到结果;我习惯了“沟通带方案”,报告问题时,不只是指出困难,而是同时提出多种可行思路;我坚持“凡事有闭环”,从接到任务,到中期汇报,再到复盘总结,每一步都有回应与交代;我提醒自己保持“空杯心态”和“长期主义”,不因一点成绩而自满,也不惧怕未知的挑战,把每个任务系统化设计,把每次付出当作长期资产去积累。在律所的多任务并行之外,我还要完成学校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逐渐锻炼出优先级意识与抗压能力。
结语
这段实习,对我而言,不只是律师职业的启蒙,更像是一场心智与品格的修行。
我要特别感谢在这段时间里给予我指导和鼓励的每一位前辈。感谢高全律师对后辈的悉心培养与提携;感谢韩洁律师、高菁律师、张馨媛律师在工作中给予我的帮助与关爱;也感谢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的所有同仁对我每一次耐心的指导、每一次真诚的鼓励。
离开律所的那天,我回头看着已经熄灯的大厅,忽然觉得,这段经历不只是简历上的一行字,而是一段被认真生活过的时光。
我会把在这里积累的知识、能力与思维,都带入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既有锋芒又有温度的法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