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4 日上午,政协西安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陕西宾馆隆重开幕。来自 29 个界别的 500 余名市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将在为期 3 天的会议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凝聚智慧力量,围绕全省深化 “三个年” 活动,以及西安市 “深化六个改革” 重点工作积极履职尽责,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贡献新力量。
市政协委员、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林显春律师在会议期间,充分发挥律师政协委员的独特优势,聚焦陕西法治建设实际情况,积极建言资政,在推动西安法治发展方面认真履行职责。经提案审查委员会审定,林显春委员提交的四份提案均已立案。

林显春 省政协委员、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提案一:
随着西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法治建设在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律师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参政议政过程中能够为政策制定、社会问题解决提供独特视角和专业建议。西安市律师群体积极投身参政议政工作,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法治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提出众多建设性意见。然而,目前西安市律师协会将参政议政与维权工作合并在一个委员会中,随着律师参政议政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现有的组织架构已难以充分满足工作需求。 为顺应律师行业专业化发展趋势,提升律师参政议政效能,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与城市建设,林显春律师建议西安市律师协会单独设立参政议政委员会。该委员会将聚焦专业化发展需求,全力提升律师在议题研究、政策建议制定等方面的专业程度;通过分离职能,避免工作干扰,优化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借助与政府部门、立法司法机关及社会各界构建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精准把握社会需求与政策导向;以明确的平台和路径激发律师参政议政热情,壮大律师参政队伍,提升行业影响力。同时,建议明确委员会组织律师调研、服务政府决策、开展培训交流等职责定位,完善成员选拔与职务设置的组织架构,建立涵盖会议、调研及沟通协调的工作机制,由西安市律师协会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工作开展,并通过多元渠道开展宣传推广,推动律师参政议政工作迈向新高度。
提案二:推进律师成果汇编,激发行业参政活力
律师作为法律专业领域的关键力量,在西安市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西安市律师群体积极投身参政议政工作,在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以及政协委员期间,聚焦经济发展、法治建设、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提案、议案、建议,以及社情民意信息等参政议政成果。这些成果汇聚了律师们的专业智慧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推动城市发展进步的宝贵财富。当前,这些成果分散于不同机构、平台以及律师个人手中,缺乏系统的整理与汇编。这一状况不仅不利于成果的传播、借鉴以及推广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安市律师行业整体性参政议政工作的深入推进,限制了工作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为充分释放律师参政议政成果的价值,林显春律师建议系统开展成果汇编工作。具体而言,由西安市司法局指导、市律师协会负责,组建涵盖法律专家、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和资深律师的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并制定工作方案与时间节点。广泛征集相关文本、调研材料及反馈意见,辅以查阅政府资料、新闻报道查漏补缺。按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等领域分类整理,整合重复内容,精炼条理。经专业审核校对、编辑排版,添加注释与案例分析后,成果将印刷成册,免费发放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并在官网和新媒体平台发布电子版。此外,定期组织分享会、研讨会,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律师行业影响力,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专业支撑。
提案三:设专项补贴,推动回迁社区精细管理
在西安市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旧城改造与城中村拆迁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回迁社区在城市更新与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深入了解回迁社区的实际运作情况,切实解决相关难题,林显春律师深入各回迁社区展开走访调研。经多轮实地考察与和工作人员、居民的深入交流,发现回迁社区工作人员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繁杂的事务涵盖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等多个领域,且 24 小时待命应对突发状况;同时,工资待遇与工作付出严重不匹配,在高物价和生活成本下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与职业发展。基于这些切实调研结果,为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林显春律师提出了关于给予回迁社区工作人员特别补贴的提案,力求全面提升回迁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助力西安市社会综合治理与精细化管理迈向新高度。
设立专项补贴基金。西安市财政给各区、各街办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支付回迁社区工作人员补贴。补贴标准应根据工作绩效、工作年限等因素综合确定。
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将补贴发放与工作业绩挂钩,鼓励工作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设置优秀奖励,以正面激励为主。
提供职业发展路径。为回迁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规划,如设立职业资格认证、学历提升补贴等,拓宽其晋升空间,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加强社会宣传与肯定。各级政府通过媒体和社会活动,加大对回迁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其社会认可度,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基层的良好氛围。
提案四:优化地铁车厢运行配置 助推公共交通品质提升
随着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承担着愈发关键的交通枢纽职能。地铁客流量不断攀升,车厢拥堵难题日益严峻,尤其是早晚高峰,中间车厢拥挤状况突出,潜藏安全隐患,志愿者疏导效果甚微。基于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深度关切以及为民排忧解难的使命担当,林显春律师经多方调研与思考,郑重提出关于整改西安城市地铁车厢优化运行工作的提案,期望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举措,全面提升地铁运营效率与服务品质,为市民打造更为舒适、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1)对地铁车厢内部硬件设施进行差异化改造针对人流密集的中部车厢,建议进行功能化改造,拆除或尽可能减少座椅数量,增加站立扶手和拉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内的乘客承载量。同时,可优化前后两端车箱的座椅布局,确保剩余座椅能够满足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需求。
(2)将改造优化过的车辆编组安排在高峰期值勤利用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各车厢的乘客密度,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动态调整列车编组和车厢分配。将改造后的“高密度站立车厢”或“专列”安排在人流集中的时段和线路,而将保留较多座椅的“舒适车厢”分配给乘客较少的时间段和区域,实现地铁运输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对车箱载客信息进行动态告知并积极引导在地铁站内和市场上主流交通辅助软件上,增设实时显示各车厢的拥挤程度功能,引导乘客合理选择车厢,避免盲目扎堆。同时,通过地铁APP、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车厢已改造过的信息,提高公众知晓度,引导非上班乘客形成习惯性错峰出行、理性选择两端车厢。
(4)完善无障碍设施在减少座椅的同时,需特别关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确保特殊群体(如轮椅使用者、视觉障碍者)的出行需求不受影响。可以在特定车厢设置无障碍专区,配备专用扶手、语音提示等辅助设施,体现我市地铁具有国际化标识的人文关怀。
(5)持续优化与反馈机制建立地铁改造优化效果的定期评估机制,收集乘客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服务方案。同时,鼓励乘客通过官方渠道提出改进建议,问计于民,形成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参与的动态优化机制,推动我市地铁系统运载服务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林显春律师作为陕西省政协委员和西安市政协委员,在履职期间,凭借深厚的法律专业素养,坚定的委员担当以及热忱的社会责任感,深度聚焦法治建设与社会民生议题,通过严谨调研与深刻洞察,在推动法治进程、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生福祉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高价值、可操作的提案,且多项重要提案均被采纳,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 “人民律师” 的使命担当。展望未来,他表示将继续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紧扣群众关切,以专业之力书写城市发展的法治篇章,为西安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活力,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持续彰显律师行业的专业价值与社会贡献。
林显春律师,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十一、十三届陕西省政协委员;十四、十五届西安市政协委员;陕西省律师协会副秘书长、兼参政议政委主任;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陕西省人大监察与司法工作咨询专家;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听证员;陕西省政府一、二届立法专家;陕西省政协立法协商专家;陕西省工商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一、二届陕西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擅长重大疑难商事纠纷、生态环境、矿产资源案件代理、电力糸统、房地产开发行业纠纷、路桥建设工程案件处置、涉案企业刑事、行政合规等新型业务。
手机13572966777;邮箱Lxc66777@163.com